资料分享 马蹄各部位专用名词蹄缘:为蹄与皮肤相连的无毛部分,宽约0.5~0.6cm。蹄冠:紧接蹄缘下方,蹄冠直接转为蹄壁。蹄壁:分为蹄尖壁、蹄侧壁、蹄踵壁。蹄负缘在蹄后部形成蹄支,为蹄后部支柱,能防止蹄踵狭窄和压开,蹄支的折转部为蹄支角。蹄壁内面有许多小叶,叫角小叶,这些角小叶与真皮的肉小叶相嵌合在一起。蹄底:蹄下面蹄踵之间,除蹄叉外,即为蹄底,蹄底有一定的穹窿度,前蹄穹窿度较小,后蹄较大,如穹窿度消失,和蹄负缘一致时称为平蹄,突出于蹄负缘称为丰蹄。蹄叉:在蹄支蹄底之间,为楔状的软角质,在蹄叉的中央纵沟叫蹄叉中沟,在蹄叉与蹄支之间的深沟叫蹄叉侧沟,蹄叉的前端叫蹄叉尖,由蹄叉中沟前端至蹄叉尖叫蹄叉体。蹄叉可缓冲地面的反冲力,并可预防滑走,预防蹄踵狭窄,对蹄机有重要作用。蹄壁和蹄底之间相连结的黄白线,叫做白线,也是由软角质组成。从白线可看出蹄壁的厚薄,是装蹄下钉的部位。在蹄缘相对的真皮叫肉缘蹄冠相对部位的真皮叫肉冠,位于肉缘和肉壁之间,为隆起的环状带状部.蹄壁相对部位的真皮叫肉壁,表面排列约有600个肉小叶,与相对的角小叶相嵌合。蹄底相对部位的真皮叫肉底,具有无数的绒毛,生长蹄底的角质。蹄叉相对部位的真皮叫肉叉,表面也有无数的小绒毛,生长蹄叉的角质。蹄角质是指覆盖在蹄外面的角质外壳,又称为蹄匣,是一种无知觉、坚硬而有弹性的角质组织。蹄缘角质是蹄冠角质与被毛皮肤相连接的部分,在蹄前部宽约5mm,向后略变宽,环绕在蹄匣的上缘。蹄冠角质位于蹄缘角质与蹄壁角质之间,宽12~15mm。该部角质分为两层,外层是由蹄缘角质延续的一层疏松角质,呈灰白色扁平带状隆起,称为蹄冠带.内层上方较薄,下方较厚,形成半弧形的环形沟状,称为蹄冠沟。蹄壁角质位于蹄冠角质下方,是蹄冠角质的直接向下延续,围绕在整个蹄的前部和两侧。两侧蹄踵壁的末端向内前方折转形成蹄支,并由后向前延伸,达到相当于蹄叉长度的中部而消失,其折转部叫蹄支角,是蹄踵部的支柱。两蹄支角上方与蹄冠、蹄缘和被毛皮肤等组织各形成一个半圆形隆起,称为蹄球。两a蹄球之间的沟叫蹄球间沟。由蹄冠带向下延续而成,呈半透明状,薄而有泽,覆盖在蹄壁的表面,故又称为蹄漆层。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留言,下期分享马儿为什么要钉蹄 农大牧马人 2024-06-10 13 评论 132 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