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场随笔(一)国内马术有个怪像。与其他大多数运动不同的是,这项运动的技术没有垂直性对比与衔接,导致分层极其严重,比如竞技马房或大型俱乐部会重视技术,会强调马匹福利,至少是有这个意识,能明白好与不好,而大多数娱乐性马场(如野骑)则完全不重视技术,甚至与完全不关心,只要在马背上不掉下来就是会骑,能“推浪”,跑得快就是骑的好,而马匹福利则完全看个人喜好,用嘴去实现马匹福利,譬如嘴上讲“我是爱马之人”“我非常爱马”等等,结果到了调训就是巴掌和鞭子,饲养结果就是皮包骨。然后跟客户讲“野骑是最棒的,场地马术学出来那个都不行,都不算是会骑马”。在这种导向下,消费者就会被分层。玩场地的就一门心思搞技术,不玩场地的大多数就是乱骑。讲实话,骑马不是一项很复杂的技艺,只是运动的基础动作不符合人类的常规动作,例如跑跳等。骑马对运动能力的需求原理更类似于冲浪、滑雪等,对平衡能力的要求极高,在常规运动中完全够用的平衡能力在面对这些运动时显得捉襟见肘。所以要掌握这种类型的运动通常有两个路径:1.正确的学习技术+大量的训练;2.超大的训练量迫使身体适应。看似都达成了目的,但以生物力学为参考来判断正确与否的情况下,第二种往往是不正确的。而骑马这项运动则更需要一些客观的标准做评判和指导,毕竟是两个物种间合作完成的事情,就要考虑在至少不伤害双方的前提下去做这件事(不认为马是运动伙伴而是纯纯把马当做工具或牲口的除外),想要达成这个前提,就需要以生物力学为参考和指导。而现状是,大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,无法有效传授技艺,无法准确传达思想,更不用提设置课程,只是一昧的堆训练量,或者干脆就没有相关的意识。而这种情况下对人和马都不好,连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,出不出事纯看顾客八字硬不硬。如此状况,分层才是正常,而要达到常见运动(篮球足球羽毛球等)“专业的娱乐”状态,则还有漫长且困难的路要走。
